附录

 


术语

一、绿化部分

1.胸径:地表面向上1.2m高处树干直径。

2.地径:地表面向上0.1m高处树干直径。

3.冠径:又称冠幅,苗木冠丛垂直投影面的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之间的平均值。

4.冠丛高:地表面至乔(灌)木顶端的高度。

5.乔木:树体高大,而且有明显主干的树种。

6.灌木:植株没有明显的主干,分枝能力较强,而且株体生长较为矮的树木。

7.丛生竹:聚集在一处生长的竹类。

8.根盘丛径:丛生竹三株或三株以上的丛生在一起而形成的束状结构根盘的直径。

9.绿篱:用园林植物成行地紧密种植而成的篱笆。

10.露地花卉:适应能力较强,能在自然条件下露地栽培应用的一类花卉。

11.草本花卉:从外形上看没有主茎或者虽有主茎,没有木质化或仅有株体基部木质化的花卉。按其生育期长短不同,可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几种。

12.球根、块根花卉:多年生草本花卉中,非须根类、变态茎类。其地下根部为粗壮的内质根或肥大块状;变态茎类地下部分为适应生存需要而变态成为鳞茎盘根或由鳞叶包裹成球形,或变成球形、不规则块茎等。

13.宿根花卉:植株地下部分可以宿存于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天地上部分又可以萌发生长、开花结籽的多年生草本花卉。

14.地被植物:用于覆盖地面,密集、低矮、无主枝干的植物。

15.水生植物:不适应于旱地栽培,需要生活在水中的植物。

16.冷季型草坪:耐寒性较强,在部分地区冬季呈常绿状态或休眠状态,最适宜生长温度为15~20°C,耐高温能力差,在南方越夏较困难的草铺(播)种的草坪。\

17.暖季型草坪:冬季呈休眠状态,早春开始返青,复苏后生长旺盛,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6~32°C的草铺(播)种的草坪。

18.满铺草坪:将草皮切成一定长、宽、厚的草皮条,以1~2cm的间距临块接缝错开,铺设于场地内的草坪。

19.攀缘植物:能缠绕或依靠附属器官攀附他物向上生长的植物。

20.古树名木: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树木,珍贵稀有的树木,具有历史、文化、科研价值的重要纪念意义等的树木统称。

21.假植:苗木不能及时栽植时,将苗木根系用湿润土壤做临时性填埋的绿化工程措施。

二、园建部分

1.乱铺冰片石:又称碎石板,采用形状不规则的石片在地面上铺贴出纹理,多数为冰裂缝,使路面显得比较别致。

2.桥台:位于桥的两端,与岸衔接,传递桥的推力到岸。

3.桥墩:多跨桥梁的中间支承结构物。

4.拱券:指用砖、石做成的拱形砌体。

5.券脸:石券最外端的一圈露明的券石。

6.石桥檐板:即仰天石,指位于桥面两边的边缘石。

7.石望柱:栏杆与栏板之间的短柱。

8.地伏石:栏杆最下层的横石。

9.抱鼓石:位于石桥栏杆的前、后端部,形似圆鼓,用于稳固望柱的石作构件。

10.湖石:湖石是产于湖崖中,由长期沉积的粉砂及水的溶蚀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石灰岩,该石的特点是经湖水溶蚀后形成有大小不同的洞窝和环沟,具有圆润柔曲、嵌空婉转、玲珑剔透的外形,如太湖石、宜兴石、龙潭石、灵壁石、湖口石、巢湖石、房山石等。
11.山石:山石是中生代红、黄色砂、泥岩层岩石的一种统称,材质较硬,小块石料常因自然岩石风化冲刷而崩落后沿节理面分解而成,呈不规则的多面体,如黄石、孔雀石、方解石、鱼眼石、菊花石、大理石、铁矿石、硅灰石等假山石料。

12.人造石峰:将若干湖石或山石辅以条石或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用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和铁件堆砌起来,形成石峰造型的一种假山。

13.塑假山:指用砖、型钢、混凝土等材料做骨架,通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抹灰塑型、刻划、表面上色等方法制作成型的假山。

14.土山点石:指在矮坡形土山和草坪上及树根旁等,为点缀景致而布置的石景,如子母石、散兵石等。

15.布置景石:指除堆砌假山、人造石峰、土山点石之外的独块或数块景石布置安装,如特置的各种形式单峰石、象形石、石供石、花坛石景以及院门、道路两旁的对称石等。

16.山石护角指土山或堆石山的山角堆砌的山石,起挡土石和点缀的作用。

17.椽子:屋面基层的最底层构件,垂直安放在檩木之上,承担屋面砖瓦荷载的构件。

18.椽望板:古建筑中飞沿部分,并连有飞椽和出沿重叠之板。

19.戗翼板:古建筑中翅角部位,并连有摔网椽的翼角板。

20.蒲公英喷头:又名水晶绣球喷头,是在一个球形配水室上辐射安装着许多支管,每根支管的外端装有向周围折射的喷嘴,从而组成一个大的球体。喷水时,水姿形如蒲公英花球。

21.喷灌:喷洒灌溉的简称,是利用专门设备将有压水流送到灌溉地段,通过喷头以均匀喷洒方式进行灌溉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