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防潮设计

4. 4. 1 供暖建筑非透光围护结构中的热桥部位应进行表面结露验算,并应采取保温措施确保热桥内表面温度高于房间空气露点温度。

4. 4. 2 非透光围护结构热桥部位的表面结露验算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当冬季室外计算温度低于0.9℃时,应对热桥部位进行内表面结露验算。
     2 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应取60%;
       2)应根据热桥部位确定采用二维或三维传热计算;
       3)距离较小的热桥应合并计算。
     3 当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低于空气露点温度时,应采取保温措施,并应重新进行验算。

4. 4. 3 供暖期间,围护结构中保温材料因内部冷凝受潮而增加的重量湿度允许增量,应符合表4. 4. 3的规定;相应冷凝计算界面内侧最小蒸汽渗透阻应大于按式(4. 4. 3)计算的蒸汽渗透阻。


     式中:H0,i——冷凝计算界面内侧所需的蒸汽渗透阻(m2·h·Pa/g);
       H0,e——冷凝计算界面至围护结构外表面之间的蒸汽渗透阻(m2·h·Pa/g);
       ρ0——保温材料的干密度(kg/m3);
       δi——保温材料厚度(m);
       [△ω]——保温材料因内部冷凝受潮而增加的重量湿度的允许增量(%),应按本规范表4. 4. 3的规定取值;
       Z——供暖期天数;
       PS,C——冷凝计算界面处与界面温度θc对应的饱和水蒸气分压(Pa)。

4. 4. 4 屋面、地面、外墙、外窗应能防止雨水和冰雪融化水浸入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