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B 建筑分类及参数计算

B. 0. 1 公共建筑的分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栋建筑面积大于300m2的建筑或单栋面积小于或等于300m2但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公共建筑群,应为甲类公共建筑;
     2 除甲类公共建筑外的公共建筑,为乙类公共建筑。

B. 0. 2 建筑围护结构热丁性能参数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外墙、屋面的传热系数应为包括结构性热桥在内的平均传热系数,并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Km——外墙、屋面的传热系数[W/(m2·K)];
       K——外墙、屋面平壁的传热系数[W/(m2·K)];
       φj——外墙、屋面上的第j个结构性热桥的线传热系数[W/(m·K)];
       lj——第j个结构性热桥的计算长度(m);
       A——外墙、屋面的面积(m2)。
     2 透光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K——幕墙单元、门窗的传热系数[W/(m2·K)];
       Ag——透光面板面积(m2);
       lg——透光面板边缘长度(m);
       Kgc——透光面板中心的传热系数[W/(m2·K)];
       φg——透光面板边缘的线传热系数[W/(m·K)];
       Ap——非透光面板面积(m2);
       lp——非透光面板边缘长度(m);
       Kpc一一非透光面板中心的传热系数:W/(m2·K)];
       φp——非透光面板边缘的线传热系数[W/(m·K)];
       Af——框面积(m2);
       Kf——框的传热系数[W/(m2·K)]。
     3 透光围护结构太阳得热系数(SHGC)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SHGCc——门窗、幕墙自身的太阳得热系数,无量纲;
       g——门窗、幕墙中透光部分的太阳辐射总透射比,无量纲;
       ρs——门窗、幕墙中非透光部分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无量纲;
       K——门窗、幕墙中非透光部分的传热系数[W/(m2·K)];
       ac——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W/(m2·K)],夏季取16W/(m2·K),冬季取20W/(m2·K);
       Ag——门窗、幕墙中透光部分的面积(m2);
       Af——门窗、幕墙中非透光部分的面积(m2);
       Aw——门窗、幕墙的面积(m2)。

     式中:SCs——建筑遮阳系数,无建筑遮阳时取1,无量纲;
       Er——通过外遮阳系统后的太阳辐射(W/m2);
       I0——门窗洞口朝向的太阳总辐射(W/m2)。

B. 0. 3 建筑窗墙面积比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居住建筑的窗墙面积比按照开间计算;公共建筑的窗墙面积比按照单一立面朝向计算;工业建筑的窗墙面积比按照所有立面计算;
     2 凸凹立面朝向应按其所在立面的朝向计算;
     3 楼梯间和电梯间的外墙和外窗均应参与计算;
     4 外凸窗的顶部、底部和侧墙的面积不应计入外墙面积;
     5 凸窗面积应按窗洞口面积计算。

B. 0. 4 建筑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的有效通风换气面积应为开启扇面积和窗开启后的空气流通界面面积的较小值。

B. 0. 5 朝向应按下列规定选取:
     1 严寒、寒冷地区建筑朝向中的“北”应为从北偏东小于60°至北偏西小于60°的范围;“东、西”应为从东或西偏北小于或等于30°至偏南小于60°的范围;“南”应为从南偏东小于等于30°至偏西小于或等于30°的范围;
     2 其他气候区建筑朝向中的“北”应为从北偏东小于30°至北偏西小于30°的范围;“东、西”应为从东或西偏北小于或等于60°至偏南小于60°的范围;“南”应为从南偏东小于或等于30°至偏西小于或等于30°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