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A选项属于减振,B选项属于除尘,D选项属于降噪。降噪与减振、除尘属于非机械性危险的防护,ABD 选项错误。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C选项错误。面对作业人员的墙壁,避免采用强烈的颜色对比,避免有光泽的或反射性的涂料等。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A选项正确。零序电流保护是一种用于检测单相接地故障的保护装置。在10kV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是最常见的故障之一。为了及时检测并隔离这种故障,防止事故扩大,10kV接地系统应装有零序电流保护。这是标准的安全要求。
B选项错误。电流速断保护是一种快速动作的保护装置,用于在短路电流达到一定值时迅速切断电源,以防止设备损坏和火灾。10kV变电站通常会装设电流速断保护来应对短路故障。
C选项错误。干式变压器由于没有油作为冷却介质,温度控制非常重要。温控保护装置可以监测变压器的温度,当温度过高时自动采取措施(如停机)以防止过热损坏。
D选项错误。绝缘报警功能通常是用于不接地系统中的,用来监测系统的绝缘状况。对于10kV接地系统,主要依靠零序电流保护来检测接地故障,而不是绝缘报警功能。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爆炸的最主要特征是压力的急剧上升,并不一定着火(发光、放热)而燃烧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但与压力无特别关系,B选项错误,ACD 选项正确。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B选项错误,血液窒息应为一氧化碳,硫化氢引起细胞内窒息。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A选项正确。扑救爆炸物品火灾时,切忌用沙土覆盖,以免增加爆炸物品的爆炸威力;
B选项正确。扑救遇湿易燃物品火灾时,绝对禁止用水、泡沫、酸碱等湿性灭火剂扑救。一般可使用干粉、二氧化碳、卤代烷扑救,但钾、钠、铝、镁等物品用二氧化碳、卤代烷无效;
C选项错误。扑救易燃液体火灾时,比水轻又不溶于水的液体用直流水、雾状水灭火往往无效,可用普通蛋白泡沫或轻泡沫扑救;
D选项正确。扑救气体类火灾时,切忌盲目扑灭火焰,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必须保持稳定燃烧。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A选项错误。绝缘强度不得低于原导线的绝缘强度;
B选项错误。接头部位电阻不得大于原导线电阻的 1.2 倍;
C选项正确。导线连接处的力学强度不得低于原导线力学强度的80%;
D选项错误。10KV及以下的中间接头多采用环氧树脂浇筑。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A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显示器的视距应至少为 0.3m,安装高度距地面或操作站台应为1.3~2m;
B正确选项。采取有效的通风、净化和个体防护措施,控制油雾浓度最大值不超过5mg/m³。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A选项正确。乙烯分解爆炸所需的发火能比乙炔的要大;
B选项错误。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是乙炔发生分解爆炸的外因,分解热是内因;
C选项错误。不能用含铜量超过65%的铜合金制造盛乙炔的容器;
D选项错误。乙炔分解爆炸所需的能量随压力的升高而降低。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吊载接近或达到额定值,或起吊危险物品(液态金属、有害物、易燃易爆物)时,吊运前认真检查制动器,并用小高度、短行程试吊,确认没有问题后再吊运。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区分是直接接触电击还是间接接触电击,要看所触及到带电体是故障状态还是正常状态,触及正常状态下的带电体为直接接触电击,触及故障状态下的带电体为间接接触电击。
A选项正确。触摸开关柜外壳造成的电击是间接接触电击;
B选项错误。接地,接零属于防止间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
C选项错误。触碰带电接线端子是直接接触电击;
D选项错误。与带电体距离过近造成的电击是直接接触电击。
【知识点补充】
(一)防止直接接触电击
①绝缘、屏护、间距等属于防止直接接触电击的安全措施;
②安全电压属既能防止间接接触电击也能防止直接接触电击的安全技术措施;
③漏电保护装置主要用于防止间接接触电击和直接接触电击。
(二)防止间接接触电击
①接地保护(IT,TT)和接零保护(TN)都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技术措施;
②双重绝缘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安全技术措施;
③接地、接零、等电位联结等属于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安全措施;
④电气隔离和不导电环境都属于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安全技术措施;
⑤安全电压属既能防止间接接触电击也能防止直接接触电击的安全技术措施;
⑥漏电保护装置主要用于防止间接接触电击和直接接触电击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A选项错误。采用双重绝缘后设备不得再接地或者接零;B选项正确CD选项错误。Ⅱ类设备的绝缘电阻用500V直流电压测试,工作绝缘的绝缘电阻不得低于2M保护绝缘的绝缘电阻不得低于5MΩ,加强绝缘的绝缘电阻不得低于7MΩ。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毒性危险化学品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在工业生产中,毒性危险化学品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有时也可经消化道进入。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在人工操作系统、半自动化系统中,人机共体,或机为主体,系统的动力源由机器提供,人在系统中主要充当生产过程的操作者与控制者,即控制器主要由人来进行操作。其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人机功能分配的合理性、机器的本质安全性及人为失误状况,D选项正确。
注:①人工操作系统、半自动化系统:功能分配的合理性;机器的本质安全性;人为失误状况。②自动化系统:机器的本质安全性;冗余系统;人处于低负荷时的应急反应。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流动式起重机和动臂式塔式起重机上应安装防后倾装置(液压变幅除外),C选项错误;对于动臂式塔吊应设置臂架低位和臂架高位的幅度限位开关,以及防止臂架反弹后翻的装置。动臂式塔吊还应安装幅度显示器,以便司机能及时掌握幅度变化情况并防止臂架仰翻造成重大破坏事故,ABD选项正确。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A选项正确。最大起升高度大于1800mm的乘驾式叉车应当安装护顶架,以保护司机免受重物落下造成的伤害。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2024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真题及答案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典型火灾事故的发展分为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减弱至熄灭期。
初起期是火灾开始发生的阶段,这一阶段可燃物的热解过程至关重要,主要特征是冒烟、阴燃。A选项正确。
发展期是火势由小到大发展的阶段,一般采用T平方特征火灾模型来简化描述该阶段非稳态火灾热释放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即假定火灾热释放速率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轰燃就发生在这个阶段。B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减弱至熄灭期是火灾由最盛期开始消减直至熄灭的阶段,熄灭的原因可以是燃料不足、灭火系统的作用等。C选项正确。
正确答案:B,D,E
答案解析:A选项错误。化学品的表示名称要求醒目清晰,位于标签的上方;
C选项错误。盛装容器经处理确认危险性完全消失后,方可撕下标签。
正确答案:C,D,E
答案解析:在极高剂量的放射线作用下能造成三种类型的放射伤害:
对中枢神经和大脑系统的伤害。这种伤害主要表现为虚弱、倦怠、嗜睡、昏迷、震颤、痉挛,可在2天内死亡。CE选项正确。
对肠胃的伤害。这种伤害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虚弱和虚脱,症状消失后可出现急性昏迷,通常可在2周内死亡。B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对造血系统的伤害。这种伤害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但很快能好转经过2~3周无症状之后,出现脱发、经常性流鼻血,再出现腹泻,极度憔悴,通常在2~6周后死亡。A选项错误。